汕头空管开展联合应急演练保障春运畅通

这位负责人指出,河流(段)两侧10公里内有工业聚集区的,应将整个工业聚集区纳入排查整治范围。

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和砂石运输车辆禁止上路行驶,开挖土石方的挖掘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停止作业。坚持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实施差别化管控措施,细化企业一厂一策应急减排实施方案,做到减排措施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

汕头空管开展联合应急演练保障春运畅通

其中,自治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包括自治区预案、盟市级预案和区直相关单位专项实施方案。5.4预报预警能力保障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应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充实预报预警力量,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设备、预报预警模型等软硬件配备,加强环境空气质量、气象条件预测等相关领域研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当预测或监测空气质量达到更高级别预警条件时,应尽早采取升级措施。施工工地、工业企业厂区和工业园区内禁止使用不达标非道路移动机械。

倡导公众绿色生活,减少能源消耗。1.5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在农村地区推行秸杆燃料化利用,着力从根源上解决秸秆焚烧的乱象。

完成全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开展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高标准落实全国人大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相关工作。编制完成以县为单位的《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严格畜禽污染防治监管和环评准入,防止南污北移。鼓励支持地方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重点狠抓支流水,抓好水源水,治理身边水。

开展冬病夏治,主攻散煤治理、主攻秸秆、主攻柴油车、主攻重污染天气、主攻群众身边事,确保PM2.5浓度较2015年下降15%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8%以上开展国家和地方水质自动监测联网共享,在重点断面配备生物毒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等自动监测设备,统一水质监测预警标准规范,基本实现干流省市界、主要支流市县界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厘清水污染防治责任,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汕头空管开展联合应急演练保障春运畅通

四是建设统一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平台。一是构建全流域生态质量监测一张网。二是实现重点水域水质自动监测预警。融合卫星、航空、地面等监测手段,完善生态质量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加强生态地面站建设,提升水生生物监测能力,形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的流域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定期对流域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开展监测评估,支撑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生态保护修复,服务全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监管。

三是强化水环境监管和应急监测支撑。试点开展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评估,支撑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充分发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作用,开展水环境监管实验室能力建设,配齐、配强应急监测装备,服务流域水环境监管执法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推动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构建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一平台和一张图,实现各类监测数据统一存储、综合分析和共享发布,提升监测数据综合应用服务能力,有效支撑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

为科学、全面、准确评估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精准分析、智能识别、实时监控水环境风险,支撑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推动形成共抓黄河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年底启动了《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工作。柏仇勇说,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方案提出了重点加强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监测的基本思路,围绕黄河上、中、下游突出环境问题,明确了4项重点建设任务。

汕头空管开展联合应急演练保障春运畅通

针对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透露,2019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启动了《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工作,构建全流域生态质量监测一张网是方案确立的一项重点任务。柏仇勇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均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实现重点水域水质自动监测预警。推动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构建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一平台和一张图,实现各类监测数据统一存储、综合分析和共享发布,提升监测数据综合应用服务能力,有效支撑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开展国家和地方水质自动监测联网共享,在重点断面配备生物毒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等自动监测设备,统一水质监测预警标准规范,基本实现干流省市界、主要支流市县界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厘清水污染防治责任,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一是构建全流域生态质量监测一张网。三是强化水环境监管和应急监测支撑。四是建设统一的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平台。

柏仇勇说,按照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方案提出了重点加强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监测的基本思路,围绕黄河上、中、下游突出环境问题,明确了4项重点建设任务。试点开展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评估,支撑流域面源污染防治。

融合卫星、航空、地面等监测手段,完善生态质量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加强生态地面站建设,提升水生生物监测能力,形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的流域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定期对流域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开展监测评估,支撑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和退化区生态保护修复,服务全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监管。柏仇勇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均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针对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透露,2019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启动了《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工作,构建全流域生态质量监测一张网是方案确立的一项重点任务。为科学、全面、准确评估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精准分析、智能识别、实时监控水环境风险,支撑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推动形成共抓黄河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年底启动了《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工作。

充分发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作用,开展水环境监管实验室能力建设,配齐、配强应急监测装备,服务流域水环境监管执法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这主要与全球气候变暖、人为污染排放,以及区域大范围传输等因素有关。他表示,我国臭氧标准已提前与国际接轨。柏仇勇表示,现阶段,我国臭氧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等臭氧前体物还维持在较高的浓度水平。

在强日照、高气温、少云量、弱风力、少降雨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将加速光化学反应,造成臭氧浓度超标。其中,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汾渭平原6-7月为O3污染最重月份,长三角地区6-9月为污染最重月份,珠三角9-11月为污染最重月份。

据柏仇勇介绍,我国臭氧污染在空间分布上与PM2.5较为一致。2019年,全国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仅次于占比45%的PM2.5。

就我国臭氧污染的基本情况,柏仇勇表示,我国臭氧标准已提前与国际接轨。平均每年上升1微克左右,与我国背景站变化趋势较为一致。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臭氧二级标准限值为160微克/立方米,与世卫组织标准限值一致,与美国0.07ppm(约150微克/立方米)较为接近。据研究,O3平均浓度超过160微克/立方米,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大家不要谈氧色变。臭氧污染比PM2.5污染更隐蔽,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柏仇勇说,臭氧在大气平流层中是保护地球的好东西,近地面高浓度臭氧才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坏东西。

主要原因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既是光化学反应生成O3的前体物,也是PM2.5中二次组分的主要前体物。他说,臭氧已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说,臭氧已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通常情况下,臭氧超标时段一般集中在午后气温较高、阳光较强的时段;在此期间,只要大家尽量减少外出及室外活动,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可防可控。

夏季臭氧污染,已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拦路虎,臭氧与秋冬季PM2.5污染成为挡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从我国北方地区到南方地区,O3峰值时间逐步呈后移趋势。

上一篇:南航新疆分公司2016年第一班调机顺利结束
下一篇:地面服务部全力做好大风低温恶劣天气下航空地面安全保障预案工作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